【聯合晚報╱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2007.09.21 03:01 pm
 


隨著歐洲經濟體質的持續改善,歐洲的成長力道已漸增,歐洲未來的投資潛力與價值逐漸顯現。雖然自6月29日到8月31日MSCI歐洲指數下跌了4.23%、歐洲小型指數則下跌了6.82%,但是展望未來,歐洲經濟穩健成長,歐洲企業成長動能仍然存在,歐洲股市本益比仍在合理投資區間,只要美經濟能軟著陸,歐股表現可期。

富達證券表示,根據UBS預估,2007年歐洲經濟成長率將可望超越美國。歐洲經濟成長率過去一向明顯落後美國,從1992年至2006年,歐洲經濟成長率僅在1996年、2000年與2001年美國經濟落入谷底時期超越美國,其餘表現皆不如美國,但近年來歐洲經濟體質見到明顯改善,可從進出口、失業率等經濟指標看出變化。儘管全球景氣有放緩的疑慮,但歐元區的出口至今年第二季為止,仍維持連續第11季的成長擴張,主因是新興亞洲與中東及俄羅斯產油國成為歐元區出口的新市場。

此外,歐洲進口更維持了長達15季的成長,顯示歐洲的經濟活動持續熱度不減,企業獲利的改變,使得歐元區域內失業率持續下降。歐洲人一向比美國人了解儲蓄的重要性,也因此,只要失業率處在低檔,將有助於歐洲消費者信心的增強。因此,相信2007年歐洲經濟成長仍屬穩健,而通膨控制在ECB的2%目標區內 (2007年7月為1.8%),以總體經濟數據看來,歐洲經濟並未明顯走弱。

由於美國景氣減緩的疑慮,導致全球股市的下滑,歐洲股市也難倖免,但因歐洲對美國出口相對於其他區域,比例並不高,且中國、東歐以及中東的對歐洲區域的貿易需求增加,是穩定歐洲經濟的重要因素。根據券商摩根士丹利的預估,2007年歐洲對亞洲與產油國的出口比例約佔歐元區對外出口的48.4%,對美出口僅佔13.2%,因此美國景氣的減緩對歐元區經濟的傷害將不若預期的大。此外,歐洲區域內貿易比重的上升也是歐洲經濟成長的一大穩定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