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劉道捷】

2008.01.03 02:12 am
 


1920年代時,葛蘭姆已經開始採價值型投資策略,他這段期間裡有不少傑作,利用杜邦(Du Pont Corporation)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兩大公司間的價值差異套利,是他高明操作的典範,也是他慣常採用的操作。

杜邦控制極多資產,在很多種產業中都是龍頭公司,而且利用手頭多餘的現金,買了一堆通用汽車的股票。雖然如此,杜邦的總市值居然比所持有通用股票的價值還低。換句話說,杜邦的股價根本只反映了所持有通用股票的一部分,完全沒有反映所有其他資產。

價值失衡 遲早會被矯正

葛蘭姆注意到這種異常情況,認定不是通用汽車的股價高估,就是市場忽視杜邦本身的營運。因此他決定賭市場早晚會矯正這種失衡,就買進杜邦,同時放空七倍數量的通用汽車。

市場很快的證明他的看法正確,杜邦股價開始飛躍上漲,於是葛蘭姆賣掉做多杜邦的部位,同時回補通用的空頭部位。

妙的是這種操作沒有風險,如果市場以通用汽車下跌的方式矯正失衡,葛蘭姆可以回補通用,賺到利潤。這種作法後來變成價值型投資者的標準操作工具。

1926年葛蘭姆和中學時結識、後來當證券營業員的終生好友紐曼(Jerome Newman)合夥,組成葛蘭姆紐曼公司(Graham-Newman Corp.),從事投資業務。

這時的葛蘭姆投資十分順利,卻料不到隔年他最為寵愛的長子因為耳朵痛的小病送命,讓他萬念俱灰,整個人完全變了樣,人生從此失去彩色,傷心的樣子連客戶都能夠感受出來。其實他還有一個至少一樣聰明、可愛、集靈秀於一身的長女,可惜他極為重男輕女,無法克服喪子之痛。

為了排遺哀傷,葛蘭姆加倍努力工作,還另外找事情做。這時他在華爾街已經歷練了11年,想到應該著書立說,因此就在1928年,回到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企管學院夜間部,開了一門投資原則的課,希望利用教課,發展和整理自己的投資理念。

個案研究 激勵學生思考

這一教就教了28年,教到1956年他退休、同時結束葛蘭姆紐曼公司的經營為止。他也因此寫出有史以來最暢銷又最長銷的投資書籍,其中一本甚至奠定了分析師專業的基礎,也讓他得到華爾街學院院長(Dean of Wall Street)的尊稱。

他比哈佛大學商學院還早,就採用用個案研究的方式,教導學生,上課時,他絕對不會要求你相信他說的話,除非有確實的證據支持他的說法。

他會提出投資個案,讓學生研究和討論,他像蘇格拉底一樣諄諄善誘,引導學生,還會不斷的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到想出正確的答案為止。這種教法倒真的教出很多未來的投資大師。

他比較注重比較複雜的股票問題,學生也比較喜歡股票。不過他也會要求學生挑選不同的債券,判定所投資的發債公司能否依約,穩定的半年發一次債息,債券到期後,能否順利的償還本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