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07.06.22

【工商社論】


    台灣股市近半月因外資買超破紀錄,大漲逾五百點,創下近七年來新高,接近二千年政黨輪替時的水準。由於現行台灣加權指數計算時未包含現金股利,而最近七年台股的平均現金股利率約三%,七年合計達二一%,如加計此部分(即編製完全收益指數),則台股目前早已突破一萬點。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股市房地產均屬「落後補漲」型,因其他國家股市,近期都是「迭創歷史新高」,而台灣離歷史新高一萬二千多點還有相當大距離。再加上近年台灣上市公司獲利確有增加,台股現今本益比仍低於二十倍,比其他國家為低,也因此外資認為台股相對便宜。由於大陸股市本益比在五十倍以上,且大陸仍限制外資直接投資A股,許多國際資金乃轉向台灣及香港。理論上,若兩岸三地經濟日趨整合,則三地股市本益比會逐漸拉近。


    就全球長期、宏觀的觀點,各國股市可不是這幾年才起漲,而是已經漲了二十多年。以美國為例,在第一次及第二次能源危機肆虐之下,一九七○年代美國股市一蹶不振,股民飽受煎熬。一九八○年代初期,美國商業周刊曾製作專題,聲稱「股票市場已死」,當時道瓊指數僅約一千餘點。但隨後美國股市展開長達二十五年,前所未見的大多頭行情,迄今仍在持續之中。其間雖歷經一九八七年全球股災(道瓊指數單日跌二三%)、一九九八東亞金融危機引發股災,及二○○○年科技股股災,但市場在重挫後幾年內就迅速恢復活力與榮景。無論是美國、歐洲、亞洲及拉丁美洲,一九八○年初期到現在,各國股市報酬都很可觀,以各機構編製的全球股價指數觀察,二十五年來全球股市平均漲幅在八倍左右。漲幅之大、持續時間之久,遍及國家之廣,可說是創下全球歷史紀錄。


    全球股市的長期榮景何以致之?此一多頭情況未來能持續下去嗎?在學術界有二派不同看法。悲觀的一派,可以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席勒(R. Shiller)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非理性的榮景」一書,以本益比、現金股利率、股價淨值比等基本面指標衡量,均指出美國及全球股市價位都明顯高估,投資人宜保守因應,及時獲利了結。而樂觀的一派則以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席格爾(J. Siegel)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Common stock in the long run(中譯散戶投資正典)」,指出股票在抗通膨、降低稅負、獲取長期收益方面,較其它資產有無可取代的優勢,考慮這些因素後,股票甚至比銀行存款還安全,報酬率也高很多。也因此現今股價未偏高。


    就我們的看法,席勒與席格爾的論點都很有說服力。但仍有不足之處。他們主要是由美國過去的經驗推測未來,但近廿五年全球經濟面貌,與一九八○之前的一百年,大有不同。而最關鍵的變化有以下幾點。其一是和平的紅利,在美蘇泠戰結束後,近廿五年全球大規模戰爭減少,軍備競賽降低,人力與物力可轉作生產性用途,全球各國均受惠於此。其二是全球化趨勢勃興,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巴西、東歐、東亞更融入全球化、市場經濟體系,這是資本主義的重大勝利,而股市正是資本主義的象徵,股市焉能不大漲以慶祝資本主義的大勝利,更關鍵的是,前述大國釋放出可觀低廉勞動力,大幅改變「資本勞動比」,也就是每一單位資本配合的勞動增加,這會使資本生產力及資本報酬上升,企業獲利上升,也明顯降低生產成本,使廿五年來全球享受物價穩定的好處。


    再者是知識經濟及資訊科技進展迅速,使資訊傳播迅速,人們學習效率提升,企業全球運作成本大降,國際企業的獲利率明顯增加,股市亦因而受惠。其四是先進國家人口開始老化,在退休前累積了可觀的退休金,須投資保值尋求出路,股市(尤其是新興股市)明顯受惠於此。席格爾教授指出,越願意參與國際化的國家,越容易渡過人口老化危機。老化國家輸出資金及資本,加速新興國家經濟成長,二、三十年後可獲豐厚回報,用以養老、進口物資,呈雙贏局面。近年新興股市報酬驚人,關鍵在此。


    對於全球股市的可能發展,我們認為以上分析都是長期、極具關鍵性因素,分析股、匯市及利率長期趨勢,絕不能忽視這些因素的存在及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