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奈特】

2008.03.05 05:19 am
 







第一英傑華人壽總經理奈特。
圖/經濟日報提供


當公司還在籌備階段,我就已經四處拜訪,認識本地的保險環境與消費者需求,過程中有許多有趣的收穫。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台灣壽險商品的複雜程度。

以「終身還本型」商品為例,有分「每年或每兩年、三年還本一次」、「增額還本」,甚至是繳費期滿之前與之後的還本方式…,其他國家的類似商品,變化就不會有台灣這麼多,但也不是那麼一陳不變;例如澳洲是將保障與儲蓄完全分開,美國與英國常常是將二者合而為一,其中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依我初步的觀察,台灣壽險商品複雜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台灣同時有歐、美各國的壽險公司,都會從他們的母國帶來不同類型的新商品;二是這些商品又進一步刺激了商品開發的創新原動力。再加上台灣市場的高度競爭性,必須推出差異化的作法,才讓台灣壽險商品的變化更推陳出新。

當然,商品太過複雜,很容易讓一般大眾搞不懂,這絕對是它的缺點。但複雜的商品也不是全無好處,因為壽險公司推出的新商品,原本就是要符合消費者的需要,這些創新代表台灣的保險公司卯足全力,只為了滿足各種層面的消費者的需求。

以銀行來說,銀行的主流商品多傾向「投資」,例如保障金額較低、連結結構債或各種基金、ETF的投資型保單,這在國外是很自然的趨勢。而由於台灣的民眾過去以來一直對儲蓄型商品較有興趣,銀行理專也多會推薦偏重存款及投資的商品,所以我相信台灣未來的銀行保險市場,也會和國外的趨勢漸趨一致。

不過,就如我一直強調家庭保障的重要性,在銀行通路上一定也少不了保障型商品,因此,我可以相當肯定地說,保障型商品在銀行銷售上,一定會非常成功。(系列之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