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林杰兒】

2008.01.27 02:52 am
 


新興市場已成為維持全球景氣穩定成長的關鍵。以不含日本的亞洲新興市場來看,摩根富林明報告認為,近幾年亞洲新興市場經濟發展結構已有所轉變,除了公部門與私部門的財務狀況大幅改善,國家整體財政赤字亦降至相對較低的水位,有助民間消費與政府支出擴張,加上對美國市場的出口比重近30年來持續降低,因此有機會與美股疲軟的經濟走勢脫鉤,整體經濟走勢僅微幅趨緩,長期投資展望則仍維持樂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資料顯示,新興亞洲國家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已由1973年的15.1%降至2006年的11.9%,同時對中國與印度市場的出口比重則大幅成長至10個百分點以上。

基於美國經濟將軟著陸的推論,國際貨幣基金也預測新興亞洲國家今年的GDP成長將溫和下降8.3%。摩根富林明報告指出,儘管亞洲新興國家的出口速度可能小幅趨緩,但因投資與消費的力道仍強,企業獲利前景可望持續看好。

中國無疑是亞洲新興市場區域內最受矚目的一環。在中國官方緊縮貨幣的政策下,中國GDP成長速度已趨緩。報告判斷,中國未來將繼續採行經濟調控,而中國固定投資與出口成長也因外需減少,可能進一步小幅下滑。

此外,中國內外資企業稅率統一的企業稅制改革,將刺激2008年的國家財政收入表現增加,民間消費市場也可望維持穩健成長;但因國內資金流動過剩(不少經濟學者均指出,中國因為資金充沛,未來將出現「去銀行化」的現象)、加上固定投資,中國經濟仍然存在過熱的風險。

南韓股市則是去年11月全球股市開始向下修正以來,外資在亞股的最大賣超標的。不過,受惠於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強勁需求,南韓的造船、營建與鋼鐵等族群表現則仍強勢;而金融市場解除相關法規限制,也有效激勵本土投資人的信心,僅銀行股與記憶體製造商因為產業競爭激烈,加上缺乏整合,股價表現落後。

展望2008年,摩根富林明認為南韓的工業與能源類股依然最受期待,而南韓經濟結構的轉變,也將使其與中國及印度市場的連動性增強。

在商品資源熱潮的帶動下,天然資源相當豐富的澳洲,相關產業的獲利表現強勁。加上中國經濟成長可支撐原物料價格的走勢,澳洲受美國經濟走軟的衝擊相對較小,因此資源相關企業的獲利成長動能預料將能持續。

而台灣在立委大選後,一般預期兩岸關係將可大為改善,進一步帶動台灣的投資與消費信心同步提高。摩根富林明的報告也分析,今年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五大關鍵因素包括:一、總統大選及相關政治發展,二、科技業的整併,三、銀行業整併,四、個人破產法與保險業海外投資限制等銀行業法規改革,五、國內民間消費表現。

不過,因為台灣經濟仍然高度依賴美國終端消費市場,台股經濟走向仍須視美國整體市場表現而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