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11/14
 今年以來,亞洲等新興市場在國際資金熱潮的追捧下,表現普遍大幅優於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經歷今年8月全球股市回檔修正後,新興亞洲國家亦領先全球主要指數向上反彈。
今年以來,亞洲等新興市場在國際資金熱潮的追捧下,表現普遍大幅優於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經歷今年8月全球股市回檔修正後,新興亞洲國家亦領先全球主要指數向上反彈。


目前美國消費市場成長已開始減緩,此將不利市場投資信心的建立,並且造成金融市場風險趨避程度提高,全球股市波動度必然增加,投資人應避免短線過度追高,但是在國際流動資金依然充沛下,亞洲新興市場之投資機會維持樂觀,建議投資人未來逢低再分批佈局長線部位。


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統計,亞洲股市自本波低點反彈以來,漲幅達44%,短線反彈相當迅速,由於許多亞洲股市紛紛來到新高,因此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讓亞股的波動更為劇烈;但就中長線來看,在經濟成長率和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持續等良好基本面支撐下,建議投資人可視為逢低進場佈局的時機。


檢視東協五國近期股市表現,今年以來漲幅皆逾20%,各類股除了能源及商品類表現優異外,地產、營建、運輸、食品消費、手機通訊等亦有強勁漲幅,顯示和內需市場相關的股票族群亦成為帶動股價指數上漲的要角之一。


近幾年東協五國經濟發展的結構已有所轉變,民間消費及政府部門支出已成為維持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目前東協五國之家計部門與政府的財務狀況已大幅改善,國家整體財政赤字亦降至相對低水位,將可支應政府公共支出的成長,再者,東南亞金融風暴過後,該區域政府或民間部門皆未出現過度融資或舉債的情況。券商摩根史坦利預估2008年東協五國強勁的內需成長可望支撐該區整體GDP維持5.6%成長,與今年的6.0%相當。


東協五國的資產負債表相較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情況已大幅改善,國家外債佔GDP比重已由1999年的78%降至1Q07的34%,外匯準備佔GDP比重亦由1999年的35%提高至2007年6月的39%(金額約為4,130億美元)。此外,過去幾季東協五國外匯準備的累積主要是由經常帳盈餘而非資本流入所形成,此可減緩國際熱錢流出時對東協金融市場的衝擊。


過去幾季以來東協五國在出口等外需市場的成長已明顯下滑-由2006第一季的高點12.3%下滑至2007第二季的6.7%,但內需部門持續復甦-由2006年第一季的3.3%成長至2007第二季的5.3%,內需成長已有效緩衝美國經濟成長速度減緩的衝擊。


東協五國面對美國經濟成長減緩,內需市場將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關鍵因素取決於投資循環週期對出口成長的敏感度、政府財政支出可運用的空間、政府財政政策執行能力、貨幣政策可調降利率的空間,以及家計部門之資產負債表改善程度。


新加坡政府目前全力推動旅遊發展計劃,觀光勝地等相關建設投資將持續增加。馬來西亞政府為吸引外國資金直接投資,目前已展開一系列優惠方案以提振市場信心,進一步強化內需市場發展。泰國內需市場最壞的情況應該已經結束,預期在12/23國會大選之後,政府公共支出將帶動內需成長。


印尼天然資源蘊藏豐富、且2009年年中國會將舉行改選,政府政策利多值得期待,基礎建設、教育及健康等支出將增加。菲律賓財政赤字與公共負債已大幅減少且經常帳盈餘顯著提高,國家風險溢酬降低使得國家資金成本 (cost of capital) 下滑,國家外債負擔減輕,民間借款利率亦跟隨外債利率下調,有助於提振民間消費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幸福基金達人 的頭像
    幸福基金達人

    幸福99的部落格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