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07.10.05

【李書良】



     為了擴大在非洲的發言權與影響力,以及讓非洲豐富、具有強烈戰略性意義的能源原物料為己所用,中國大陸敢衝敢給的作風,居然一舉鬆動長年被歐美視為地盤的非洲的牆腳,不能不說是一項成就


     這次大陸願意向剛果民主共和國提供五十億美元的貸款,當地蘊藏豐富的礦產絕對是一大主因。剛果同大陸簽署的協議,將使大陸的公司取得剛果銅礦、鈷礦、金礦和鎳礦的開採許可,因為採礦許可是對中國大陸貸款的償還方式


     其實,當年大陸敢於進入非洲「不穩定地區」,以大規模投資和援助項目來換取能源或物資行動,今天已取得豐厚回報。


     例如,二○○二年安哥拉剛結束長期的內戰,當時只有極少數國家公司願意前往投資,但大陸卻拿出三十億美元,以進口等值的石油為代價,重建安哥拉幾乎瓦解的基礎設施。如今安哥拉已成為南非洲的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其中三分之一石油即輸往中國,占大陸總進口量的一三%。


     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在蘇丹的投資總額已達四十億美元。中石油還擁有蘇丹最大的能源聯盟大尼羅石油作業有限公司四○%的控股股權。不過,大陸因為著眼於經濟與能源而開出的支票,不少都帶有爭議性。翻開接受大陸援助的國家名單,有些在國際上的名聲並不太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