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

2008.02.18 02:55 am
 


據主計處統計,95年上班族平均退休年齡跌至55.2歲,比起90年的56.1歲提前近一歲。不過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去年的調查,35.8%的勞工沒有任何投資股票、基金、債券或衍生性商品等理財規劃,專家建議,上班族應該打破退休三大迷思,儲存老本要趁早。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指出,上班族必須要有職場壽命降低,要更快速累積自己養老本的風險意識。趁著工作期間,在養家糊口的同時,也開始累積自己的退休金。

富蘭克林投顧指出,「退休理財的問題等過40歲再煩惱就好」就是一般上班族退休理財的第一大迷思。

舉例來說,老張從25歲開始連續10年、每月投資1萬元在全球股市,到35歲時,120萬元的本金將成長到195萬元,即使35歲開始不再投資、僅以195萬元繼續投資全球股市,透過30年的複利效果,到老張65歲時,當年120萬元的本金已經成為高達2,872 萬元的退休金。

退休理財的第二大迷思是:「退休理財是長線規劃,短線波動劇烈的市場也無須擔心」。富蘭克林投顧指出,挑選投資市場和退休當年度股市出現回檔,是上班族最需要留意的長線規劃風險。如果已屆退休年齡的投資人,將所有資產都放在股票型基金,而且在退休之際碰上國際股災,退休金將大打折扣。

退休理財第三大迷思是:「可以從事兼職工作,所以不需擔憂退休金」。林由敏觀察,這幾年就業市場仍在低檔盤旋,連帶緊縮調薪空間,許多上班族窮忙了大半生,到退休才發現光靠勞保、勞退兩筆養老本不夠,但產業景氣輪動迅速,中高齡勞工早已成為職場淘汰賽的犧牲品,能不能順利找到職場第二春也是未知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