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專題報導】

2007.12.12 02:21 am
 


泡麵、奶粉、食用油、麵包,什麼吃的東西都在漲,唯獨薪水不漲,小市民明顯感到荷包縮水,但這不是短期波動。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異常、新興國家人口持續增加,大家要開始和低糧價時代說bye bye。

「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早在90年代就看到農產品商機,是全球第一位喊進投資農產品的專業投資人。1998年他自創「羅傑斯商品指數」,其中包含能源、農業和金屬三個次指數,共36種商品期貨,成立至今報酬率高達270%。

先前羅傑斯大膽預言,農產品至少還有15年的多頭好光景,且扣掉通膨因素,目前農產品價格遠低於歷史高價,如現在糖價比歷史高價低了85%;黃豆也比歷史高價低了約3成。素有「新興市場教父」的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負責人馬克‧墨比爾斯,同樣看好農產品多頭行情。

他認為,未來幾年穀物、油籽是最具成長潛力的標的。因為中國所得增加,越來越多民眾吃米飯外,更會多吃牛肉、豬肉,原本種植稻米的土地會被轉移至飼養家畜,導致穀物的產量減少。

全球大宗物資頻頻漲價不是一時現象,新興國家人口不斷增長,是誘發此現象的重要原因。聯合國預估,至2050年世界糧食每年面對近8,000萬新增人口壓力,將出現供給吃緊情況;聯合國更估計,到2030年全球農產品需求將超越今日需求約60%。

華南永昌投信副總經理余睿明也指出,多變的氣候更是造成未來糧食短約的另一因素。全球暖化、氣溫升高,農作物產出更加不確定,澳洲連續5年飽受旱災之苦,小麥產量不斷銳減,今年來三度下修小麥產量預測。

氣候上升也造成土地嚴重沙漠化。根據中國國土資源調查,中國過去10年中已損失800萬公頃可耕地,其中8成是因嚴重沙漠化,加上中國朝工業化發展,使得可耕地更加減少。

油價上漲也同步推升農產品價格飆升。油價上漲帶動替代性能源商機崛起,最明顯例子是玉米,美國政府積極推動以玉米做為燃料的乙醇,玉米成為農夫新寵,玉米價格在過去一年大漲超過一倍,全球玉米存量創下30年新低。

玉米搶種效應也排擠其他農作物生產,包括大麥、可可、咖啡等農作物價格今年都出現明顯漲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