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07.11.07

【陳欣文】



     投資型保單新制上路之後的買氣不佳,以十月業績來看,單月大約掉了三成!主要原因除了之前的停售效應拉高基期之外,壽險顧問坦承新制硬要保戶支出一定的成本買「保障」,對於隨著年紀增加不需要保障的人來說,成本確實較高,也等於投資空間被壓縮,主管機關當初要拉高國人保額的「美意」未來恐怕成為銷售上的阻力!


     以前的投資型保單強調靈活變額理財,也就是說,保戶可以隨著本身需求在保額和投資比重之間任意調整,但是新版的投資型保單,因為主管機關希望引導消費者回歸保險本質,規定保戶繳交的保費在保險和投資的配置上須有一定比例,但硬要消費者買單買保障部位的結果,可能也衝擊買氣。


     保單成本大幅增加


     就是為了導正過去很多保戶買投資型保單是衝著「投資」而來,而不是為了保險保障,保險局才決定透過新制讓「保險保障」與「投資」的金額不能太懸殊。若以實際例子來看,以低保額高投資來買投資型保單,新制付出的保單成本大幅增加,且年紀越大買,越不划算。


     這例子的保單成本包含行政費、附加費和危險保費,財務顧問公司協理陳敏莉表示,因新制要求一定的危險保額,在這限制下,危險保費影響保費成本很大,二十年下來累積的保單成本,舊制比新制要多近三萬元。


     投資空間壓縮 不符需求


     宏觀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邱正弘認為,新版投資型保單雖希望導向回歸保險本質,但結果卻無法解決問題,反而一些年輕頂客族或中年以後壽險需求降低者,被迫規劃不需要的危險保額使投資型成本提高,或是被迫繼續買到不需要的危險保額。


     壽險顧問也坦承,新制投資型保單對於一些較有繳費能力的中年族群來說,確實誘因不大,尤其和舊制相比,規定一定要買的保障,不但不能符合本身需求,投資空間也因此被壓縮,要拿來規劃退休累積資產的效益也可能因此打折,對於買氣會有一定的衝擊。


     強化業務員素質更重要


     邱正弘認為,對於想要買保障的民眾而言,本來就會買比較多的危險保額,因此不需要「十一新制」來特別規範。對於想要投資的民眾而言,因投資空間被壓縮,不會刻意使用投資型保險作為投資主要工具。他強調,保額的需求應該依實際的情況而定,與其設限保額,還不如強化業務員素質重視客戶的需求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