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劉凱平】

趙先生是資訊公司的高階主管,工作繁忙的他一直沒有時間好好關心自身的財務規劃,直到前些時候在朋友的推薦下,決定開始投資共同基金。因沒有時間蒐集太多相關資訊、不容易進行投資標篩選,他採用朋友的建議,用「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分散投資策略,揀選當時較為熱門、投資績效排名領先的數十檔基金,將他預計投資的資金等比例分配投資這些基金,他相信在這樣的情形下,投資應該能夠分散投資風險。

這段時間趙先生忙於工作,並沒有特別留意全球股市震盪較為劇烈的情形。直到最近的忙碌告一段落,他才回過頭來檢視他的投資組合目前的狀況。結果發現不但投資組合虧損的幅度超乎預期,而且所持有的基金幾乎全數處於虧損狀態,跟他原先對於「分散投資」的認知完全不同,成效與期望落差甚大。此外,所持有的基金數量實在太多,也讓趙先生完全不知該如何調整投資組合。一氣之下,他乾脆將所有的基金全部贖回,圖個簡單痛快。日前趙先生接觸到某位理財規劃顧問,聊起這段投資經驗,才從規劃顧問那邊得知他犯了一般投資人常犯的通病,就是錯誤的分散投資。

趙先生以為只要購買的眾多的共同基金,就能夠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殊不知真正有效的分散投資,必須要做到資產類別、投資區域、投資標的以及投資管理風格的分散,同時還必須依照不同的目標投資報酬率,掌控各種分散投資部位間的配置比重,才能夠以最小的投資風險換取設定的目標投資報酬,也才能夠達到有效分散的真正目的。

趙先生選擇了眾多在同一時間中績效表現最好的基金投資,很可能造成的情形就是在分散投資的表象下,其實各基金所持有的資產類別、投資區域及標的都屬於相同的屬性,結果他只是透過不同的投資管道,又把自己的投資集中到特定的範圍之中,當然不會有分散風險的效果。對於絕大多數的投資人而言,要檢視或者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符合前述有效分散的原則,其實相當困難。畢竟他們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以及正確的資訊,來做相關的判斷;從另外的角度來看,投資大眾也不該將時間花在這些他們難以掌握的事情上。

這也就是為什麼投資人需要理財規劃顧問。稱職的理財規劃顧問,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為投資人有效的檢視投資組合是否在各個方面都能符合有效分散的原則,並且持續的針對投資組合的內容做監控管理,讓投資人追求需要的投資報酬率時,只需承擔最小的合理風險。(作者是弘利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