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理財網 2008/03/12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台北報導】












大部分投資人現今都對投資海外股票基金多少有點遲疑,但身為新加坡人,保誠投信副總經理黃慧敏的想法,跟台灣本地人不太一樣,「再怎麼樣的空頭時機,都有賺錢的機會及可能」,她認為現在正是可以逢低接手印度、新興市場基金的時點。這位在同事眼中一板一眼的新加坡籍華人主管,不是個莽撞行事的人,她承認的確抓不住新興市場進場低點,因此打算未來用定期定額方式分批接手,降低風險。


理財不能偏食 壽險連結基金



生於新加坡,高中畢業後,到加拿大念經濟系,1990年回新加坡賣電腦,1993年才正式投入銀行財富管理業,黃慧敏說,她幫客戶理財十多年,學到的是分散資產配置、中長期持有的觀念;黃慧敏用這個原則守財、理財,已經算是個小有資產的單身貴族。她說,理財不能偏食,除了基金、還是要有房地產固定資產、壽險、醫療、現金的配置,即使身在基金公司工作,她也不是所以的資產都放在基金投資上,目前她配置40%的資產在基金投資、保險,不過,其中包括壽險保單連結基金的部分。


另外,她目前有30%的資產配置在不動產等固定資產投資,她在1998年買進新加坡當地著名觀光景點東海岸附近的公寓;新加坡房市這幾年上漲,現在離當初她買進的價位,漲幅約有三成。人在台灣的她,精明打算,這屋子沒空著養蚊子,正利用房客的租金收入付貸款。


印度基金 長抱三年獲利三倍



黃慧敏說,自己其實沒那麼聰明,也覺得身為粉領上班族,最重要的是投入工作,而不是經常汲汲營營問明牌、短線操作理財工具,因此,她還是讓自己保有30%現金,不讓自己壓力太大,而且信奉懶人 (笨人)理財法,從生平第一檔基金開始,就告訴自己看好一個市場的中長期發展,一定至少要中長線持有3年,並且不要預設立場,設定停利點。


她這幾年獲利最好的投資是去年10月賣掉的印度基金,2004 年她在新加坡單筆投資買進,其間印度股市震盪,曾跌落到她買進的成本之下,沒想到長抱三年,獲利三倍多。


這檔印度基金是保誠新加坡發行的,黃慧敏用單筆買進方式,她說,賣掉之後,她還是隨時注意著印度這個新興市場,因為印度跟中國一樣,未來一定會從世界工廠銳變為世界市場,接下來,她摩拳擦掌準備用定期定額方式分批買進印度基金,而她最近也正用外國人身分在台灣的銀行開好定期定額買基金的帳戶,隨時可啟動定期定額扣繳基金。不過,她個人是以薪水的10-15%來做定期定額投資。


目睹印度及新興市場商機



黃慧敏說,她喜愛旅行,到處趴趴走,除了增長見聞,更有助投資靈感。她這幾年前後去過印度三次,親眼目睹印度這個國家的進步;因為印象實在太深刻了,讓她敢於「放長線、釣大魚」。她說,印度的基礎建設四處開動,商機俯拾可見,看好這個新興國家的未來,即使高檔賣掉了單筆的印度股票基金,還是依然無法忘懷,又再回頭接手。


雖然鐘愛印度,但黃慧敏的基金投資方法還是很保守,她個人覺得比定存利率高的商品,也就是6-10%之間的投資報酬率,就算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