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2/12
 如果理財目標的達成像跑長途馬拉松,那麼資產配置就像跑馬拉松所需的體力和耐力及維持體力耐力所需的麵包和水。
前文提及「資產配置」是掌握長期核心報酬一項很實用的觀念。如果理財目標的達成像跑長途馬拉松,那麼資產配置就像跑馬拉松所需的體力和耐力及維持體力耐力所需的麵包和水。跑過馬拉松的人都知道,馬拉松致勝關鍵不在於短線爆發的體力和速度,而在於長線步伐平穩、中長程的體力、耐力的平均分配和維持,直到靠近終點才一鼓作氣奪旗而歸。


相對於長期掌握核心報酬的資產配置,短期的投資比較像短跑,必須在短時間內一鼓作氣,產生強大的爆發力。這裡所謂的「爆發力」就是短期的暴利,眾所周知投資上的所謂暴利,就是「選股」和「擇股」的主動性投資人所要達到短期內「買到最低點,賣到最高點」的最佳投資境界。然而實務上,「買到最低點,賣到最高點」的機運可遇而不可求;「選股和擇股」對長期投資而言,報酬的貢獻度亦不達百分之十,所以長期理財目標的達成還是有賴於資產配置。


回收期長則股多債少,回收期短則股少債多


若理財目標回收期較長 (3~5年以上資產配置),則宜股票比重較多,債劵比重較少。中長期而言,股價雖較易有波動,然而股票長期增值的空間加上股息和股利,足以使整個投資價值的大餅變大,亦足以抵銷短期股價上下波動的風險。若理財目標回收較短 (3年以下),則宜債劵比重較多,股票比重較少。因短期回收性質的投資,宜求波動風險低,鎖定保住本金和已實現的獲利。


風險承受度高低決定股價多寡配置


在相同的投資環境下,投資人追求理財目標的實現會因為投資風險承受度不同,對股債配置的百分比高低亦會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股票相對於債劵報酬較高但風險 (標準差)亦較大,若投資人可承受風險度較大,亦希望追求較高的投資組合報酬,則股票佔整體股債資產配置的百分比會較高。


以 1971 年至 2000 年美國政府 5 年期政府公債為搭配 S&P500 指數和大小型股不同百分比資產配置為例 (資料來源: 寶來證劵),當投資人持有 5 年期美國政府公債,SMP500,大型股和小型股分別為 75%,15%,5% 和 5% 時,組合年報酬率為 10.06%,風險係數 (標準差) 為 7.08%;當5 年期公債降為 25%,S&P500 提高至 45%,同時大小型股分別提高至 15% 和 25 % 時,因為股票相對於公債比重大幅提升,此時組合年報酬率由原先 10.06% 提高至 12.67%,相對應於風險係數也由 7.08% 提升至 12.18%。


吾人在上述兩個股債百分比區間亦可模擬增減股債百分比而得出不同報酬/風險的組合,原則上股票比重較高組合的報酬和風險均相對高於股票比重較低的股債組合。另外有趣的發現是,如果投資人傾向將股票佔股債組合的比重逐步提高時,則以報酬除以風險係數 (標準差)的單位風險報酬率會逐漸變小,易言之增加風險所帶來的邊際報酬有遞減的現象,此類投資人可稱之為「風險偏好者」;另外投資人對於增加一單位風險所要求的報酬若更多 (意即單位風險報酬率要遞增),則此類傾向投資人稱之為「風險趨避者」。對風險偏好者而言,若不特別考量特定投資回收時間,則資產配置可以股多債少;風險趨避者可以股少債多。


景氣多空決定股債配置比重


追求理財目標實現的投資人也會因為景氣循環高低而有不同景氣階級的股債配置。景氣循環可分為谷底、復甦、高峰、衰退四個階段,從谷底經歷復甦到高峰,因消費需求增加,企業業績轉好,企業每股盈餘上升,股價轉強,此時可增加股票在資產配置上的比重;當景氣從高峰開始衰退走向谷底,此時政府勢必會寬鬆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來刺激需求,此時債劵/固定收益型商品的需求會大幅增加,因此債劵/固定收益型商品的比重自然在股債配置百分比中也會加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