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夠成功、退休儲蓄不夠、錢會用光等理財問題,一直困擾著台灣的投資人,但根據聯博全球投資人行為大調查發現,這些理財焦慮症並不只侷限於台灣,全世界的投資人幾乎都面臨共同的問題。其實,只要做好資產配置、專注於長期而整體的投資結果,應該可以有效解決投資人的焦慮。

投資其實是知識、情感與行為的綜合體,聯博為了加強了解投資人的行為,曾在2006年時進行了「聯博全球投資人行為大調查研究計劃」,向個人發送電子郵件邀請參加調查,然後請參與者點擊調查表連結。全球共有9600人接受調查,台灣共有500人接受調查,其最低可投資資產為2.5~7.5萬美元。

結果發現,儘管全世界有社會、經濟、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但就具體從事投資行為而言,所有市場的投資人行為成熟度都有待加強。從亞洲到拉丁美洲、歐洲到北美洲,投資人對於未來都感到擔憂,對自身的投資信心不足,對投資知識更有待加強。

調查顯示,台灣每10人中僅有2人認為自己投資成功,比例雖然偏低卻是國際上普遍的現象,因為全球有77%的投資人都認為自己的投資並不成功。其中,若以亞洲的投資人相比,72%日本投資人、84%香港投資人也有投資不算成功的同感。

缺乏理財信心、對退休財富徬徨

投資人不但在投資上缺乏滿足感,全球投資人都對長期與短期的理財目標都感到悲觀。由於對於投資結果沒有信心,全世界有77%人擔心為退休所準備的儲蓄金額不足,台灣則有63%的投資人擔心退休金會用完。全世界的人對於能否獲得舒適的退休生活都同樣悲觀與缺乏安全感。

不論是在社會福利體健全的丹麥、瑞士,或是經濟正在起飛的中國,都只有34~36%的投資人滿意自己長期或短期的投資狀況,顯示對理財與未來缺乏信心的現象是不分各國社經狀況的。台灣則有34%的投資人滿意目前的財務狀況。

尋求專業金融協助其實是很好的改善方法,只不過,投資人若連配息、資產升值、年化報酬率等基本金融名辭都不了解,很可能增加專業協助者的難度。像是只有17%日本投資人了解何謂股票型基金,只有15%韓國投資人了解個股,亞洲各國調查顯示,投資人對於金融產品知識嚴重不足遠超過許多金融專業人士的想像。





資產配置概念與行為待加強

因此,就連有專業人士的協助,投資人還是難以適從。全球只有不到3分之1的投資人知道「資產配置」的概念。台灣有71%的投資人沒有資產配置策略,因為有83%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項觀念;其他亞洲投資情形也相似,75%的韓國與新加坡人也都不沒資產配置策略。

全球投資人缺乏資產配置的觀念,對投資原則的不了解,對投資也沒有計劃,使得投資組合很可能太過偏重某一部分的資產,或集中在相關性的資產,很可會使得投資理財效益有限。然而,這卻是全球投資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紀律的投資可減輕理財焦慮

從投資人行為大調查可知,不論是投資新手、老手,常會做出背離資產配置等投資原則的行為,也常犯錯,但投資犯錯的代價通常不小。

這項投資人調查的結果或許令部分投資人感到氣餒,然而,這些投資人常見的問題,其實是有解決辦法的。投資人對於本身投資行為的不了解,忽略長期而且有紀律的投資原則,才是造成投資理財焦慮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欲改善這些問題,如果能透過專業機構的協助,專業人員可以幫助你確認適當的資產類別、與策略性的資產配置目標,並設定合理的投資報酬期望,建立成功的理財策略。

除此之外,應該有紀律的落實重新平衡規則、管理投資期望目標,並減少因人為情緒所做的偏頗投資決策,應可提高整體投資績效。

投資要從對的行為做起

其實,投資人應注重的是整體投資結果,而非局部的投資績效。因為資本市場很少會有各種資產同時獲利,最理想的是配置是在阿爾法係數反向相關的資產做配置,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分散資產類別,股、債等都要做均衡的配置,在市場的波動中必有可獲利的機會。

有效分散投資意味著並非所有投資均會在同一時期獲利,將資產布局在相關性不大的資產,但有紀律的執行「低買、高賣」重新平衡的作法,可降低風險並提升報酬率。

尤其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投資選擇,投資產品的複雜度也增高,投資人眼花繚亂之餘,尋求國際級的專業機構協助,應是成功理財的第一步。

聯博在資產管理業界有將近40年的經驗,管理資產超過7420億美元,深知資產配置是長期投資的獲利關鍵因素之一,也希望透過投資人行為大調查中的發現,幫助投資人更了解自己,在未來從事財務規劃時可以避免犯錯,進而做出對的投資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