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丁萬鳴/台北報導】

2007.06.27 02:04 am
 


「阿路」是台灣一家金控集團派駐深圳的員工,他和另外卅多名台籍幹部在幫華南台商的「境外金融中心」服務。但阿路更重要的任務,其實是在做政府尚未開放的財富金融業務,包括介紹客戶到大陸合作的銀行開外幣帳戶,買賣大陸B股。客戶的資金往來,都由香港分公司統籌,和台灣母公司的錢切得乾乾淨淨。

大陸台商早年把香港當成資金中繼站,如今香港已變成台商的財務調度中心。阿路說,「台灣不開放,大陸不透明,台商把錢放在香港最放心。」

台灣各大金融機構為了爭取客戶,相繼調集重兵赴大陸支援;僅廣東一省,台籍行員就有兩、三百人,都以香港為基地。

台灣金融業近年飽受消金萎縮之苦,但率先前進香港的「香港富邦」,去年在香港賺了四億多港幣,較前一年成長百分之八十。

阿路說,去年初香港廢除遺產稅後,台商不但把大陸賺的存進香港,連留在台灣的錢都搬來香港了。

在東莞投資的臺聯工業董事長吳樹財,每周四要乘兩小時的車從東莞到香港辦公。二○○六年元旦陳水扁宣布兩岸經貿要「積極管理」後,吳樹財就忿而結束台灣的公司,遷至香港。

類似吳樹財的例子不勝枚舉。根據非正式統計,至少有三萬家台商在香港設立「紙上公司」,近幾年紙上公司逐漸走向實體化。九七前,只有十家台資企業在港上巿,到最近已增為近五十家,還有十五家已提出申請。此外,另有十多家「偽裝」成港資的台資企業在香港掛牌。

九七那年全球都看衰香港的回歸,台灣研判香港將因中共入主而逐漸喪失自由貿易港的地位,為了搶奪這個中轉地位,曾轟轟烈烈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希望把台灣發展為製造、空運、海運、金融、媒體、電信六大中心,取代香港扮演亞太地區的經貿樞紐。

可惜,第二年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亞太營運中心就束諸高閣。接著又是民進黨七年鎖國,大陸經濟崛起,香港地位沒有動搖,台灣的經貿地位卻江河日下,連搏鬥的灰燼都沒有留下來。

五年前,扁政府為挽回流失的台商,推出「獎勵企業在台成立營運總部」,目標要吸引一千兩百家企業在台設立總部。至今,僅四百五十六家設立。

回歸前一年成立的香港鳳凰電視台,在立足香港、依托大陸、放眼全球的策略下,成為最有影響的中文媒體,捧紅了台灣出走的主播吳小莉。從產業、資金和傳媒……,台灣不但沒有取代香港,反而被徹底邊緣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