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理財網 2008/01/25
【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台北報導】


華南銀行投資研究團隊認為,全球股市大跌,資金持續撤出積極的股票型基金,相反的,全球股票、公用事業、貨幣型、平衡型、原物料、美國債券基金等基金類型成為資金的避風港。不過,歐非中東基金等新興市場則吸引逢低加碼的資金,這是必然的趨勢與選擇。


資金陸續撤出股票型基金時,投資股票型基金當然也得跟著操作,華銀的專家認為,保有資本的確是投資者最上策,而且長期投資基金可攤平持有成本,但不過問獲利只一味固定投資,的確也無法從波段中獲利,反而減少獲利空間。


不過,隨著重要投資公司對新興市場發出警訊來說,美國及歐洲經濟成長趨緩可能也波及到新興市場的成長,例如中南美洲、中國及東歐等地區,在於主要消費市場成長動能趨緩,也使得生產製造出口地區也將出現連帶成長遲緩的可能。


因此,逢低進場一向是投資的不二法門,近來新興市場基金多有募集,能源及礦業等原物料基金投資也成為熱門,但市場若有反轉時,只要出現投資表現不如預期,要提高警覺,魏珮蓉提到波動10%為評是否退場依據,是不錯的建議,但也不宜全盤出場,保有低檔成本,還是爭取最大獲利空間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