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2008.01.04 03:08 pm
 







不少老人家聽信理財專員建議,退休金投資購買理財商品。金管會提醒,老人家「不懂的,儘量不要買」。
報系資料照片


怪理專賠掉棺材本

銀行公會最近接獲某老先生申訴,表示自己200多萬元的棺材本,原本以為可以透過理專的妙手操作獲取最高收益8%的報酬,沒想到錢沒賺到,結果虧掉35%的老本,氣得老先生大罵,「棺材本都沒了,只能用大同冰箱的紙箱盒來當棺材了」。

先前也有一對退休老夫妻,原本錢在銀行定存好好的,但存款到期後,銀行拒絕收取大額存款,並以銀利息太低不划算,勸說、誘導老夫妻將存款轉換成連動債基金,強調「保證保本」。但理專沒有事先告知,這保本可是要保12年後贖回時才能領取本金,老先生已經高齡80歲了,等不到92歲,提前動支卻發現不僅一毛利息錢都沒有,連老本都虧掉20幾%,氣得老夫妻大罵「銀行怎麼可以這樣騙老人家」。

事實上,類似的申訴案件,近半年來一直出現,主要的申訴對象大多是60歲以上、經濟實力較佳的老人,主要糾紛都發生在:一、客戶本身不了解投資商品的特性貿然投資。二、理財專員告之會賺錢,聽者樂得忘記還會虧錢的事實,其中有許多人是「願賭、但不願服輸」,明知有虧錢風險、事後虧了錢不願認帳。三、也有部分是銀行理專告知時避重就輕,投資人產生誤解的紛紛。四、有些根本就是銀行設計的商品不良,造成「投資人投資,就是死路一條」。

保本型糾紛多

據指出,目前理財糾紛中,最多的出在衍生性商品,尤其以保本型的連動債、保本基金最多。這類保本商品,表面上宣稱「保本」,但往往需要投資8-12年以上才可還本,表面上投資報酬超過一定幅度時,投資人可提前領回本金和最高報酬率,但多數投資糾紛都發生在虧損時,本金根本不能動,等於套牢8-12年無法動用,對於長年靠銀行定存利息過日子的老人家無法為濟。

值得注意的是,保本基金或連動債,有一定的保本投資年限,若投資人心中明白,還不致於產生糾紛。但近來卻有銀行推出「一年保本」的商品,名稱叫做保本基金,其實並不保本,這種錯誤的宣傳,容易產生誤導,已經引起銀行公會關注,將在近日發文要求銀行說明、可能送交評議委員會檢討。

還有一種是商品本身設計「就是死路」。據了解,目前不少連動商品宣稱連動到國外六檔股票,只要其中任一檔股票漲破20%就會出場平倉,否則就要12年後才可還本。但因目前市場進入多頭未升段,想要漲破20%機率極低,很可能造成投資人進場就進入死路,這些都是銀行公會目前高度關切、追蹤的標的商品。

「不懂的儘量不要買」

銀行公會表示,今年8月美國次級房貸爆發後,接獲民眾申請的糾紛案件就不斷增加,多時一天二、三件,其中多數是因市場大跌,投資人原本賺得錢虧掉了,不願認賠的糾紛案。但也有少數是銀行宣傳上的瑕疵,近期已加緊制定銀行理財專員的自律公約,希望藉由更完善的投資環境,減少投資人理財風險、確保投資人的權益。但銀行公會和金管會也再次提醒投資人,為了避免理財糾紛,「不懂的,儘量不要買」,一旦決定投資時,除應注意銀行提供的投資契約書、風險預告書,親自簽名劃押外,最重要的就是「願賭服輸」,投資前想好風險,才可避免日後的投資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