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2007.10.24 04:40 am
 


基金和連動債是近年財富管理業務最熱門產品,但許多投資人拿到對帳單時,還是搞不清楚各種手續費是怎麼扣的,這些手續費是「隱藏成本」,有可能吃掉一些投資報酬率。

連動債產品是「零息債券」,連結到各類投資標的。連動債「選擇權」投資對象,又粗分三大類:連結利率、連結匯率、連結股票指數,例如連結歐股、港股等。

在收費方面,連動債一開始收一筆1到3%的申購手續費,另外還要收「信託管理費」;銀行多半第2年才開始收,費率約千分之2,投資期間,每年都要收。

發行連動債者,多是國外投資銀行,另外還有保證機構,這些外商機構還要收「通路服務費」,約為投資金額的1%到8%不等。

連動債還有所謂的行政、管理、投資收費,這些費用也是由投資機構收取,而且是從「淨值(NAV)中」直接扣除。雖然金管會要求,銷售連動債的各銀行及保險公司,要確實告知客戶這些雜七雜八的附加費用率,但有些金融機構還是無法充分揭露,到底這些費用,會扣掉多少淨值?

至於購買基金,也至少要收申購手續費、管理及保管費。如果是B股基金,手續費從「前置」改「後收」,一樣要收費。現在也有些基金會限制投資年期,在期限前提前贖回,要收一筆提前贖回手續費。

另外,部分投資基金和連動債產品面臨的成本黑洞,還有所謂的「現金回扣」。由於部分連動債和基金都是海外生產、中間機構包銷、再交由銀行或基金公司銷售,業界一直傳言,部分機構之間因為業務競爭,有頗為複雜的「回扣」機制。

據了解,市場的確有部分中間機構為爭取更多銷售端賣產品,大量向銷售單位「回吐」基金申購手續費及投資銀行回扣,問題是如果可以大量現金回扣,是不是代表一開始,這些機構就向消費者收取了太多的費用?但這一直是業者不願揭露的收費黑洞。

難怪許多投資機構的高階經理人,自己其實不太買連動債或基金產品,免得被扣掉太多冤枉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