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撰文/張世雅】

2007.09.08 02:05 am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簡單兩句話闡明人兩腳、錢四腳,非得要積極理財,否則通貨膨脹、汽油飆漲、股市暴起暴落等不確定因素,就會讓自己掙的辛苦錢,莫名其妙地縮水。

但投資理財說來容易,實際操作卻是困難重重,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地雷。像最近美國次級房貸引爆金融「大海嘯」,排山倒海地撲襲各個信用市場,不僅金融業直接受害,連遠在台灣的投資大眾,也因投資股票、購買基金而間接受到波及。

民眾投資目的就要獲利,但能獲致多少的投資報酬率,不能靠運氣,而是要勤做功課。投資人須視本身的經濟能力、個性,以及對投資標的的認識等多種因素,選擇最適當的投資組合,獲致最佳的投資報酬率。

荷蘭銀行高雄分行經理徐明卿表示,進行任何投資之前,都先要有「風險」的概念,高報酬高風險、低報酬低風險,如果沒有承擔風險的準備,那麼,把錢存起來是最安全的,存錢的風險就是通貨膨脹,因為物價持續上漲,存到銀行的利率低於通貨膨脹,這樣的投資理財不是很理想。

徐明卿建議,大學剛畢業投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能運用的資金不多,不宜做超過能力外的投資,在能力範圍內,持續、策略性的投資是必要的,因此,將錢存到銀行是不錯的選擇。所謂「小富由儉」,很多富豪的財富都是存來的,社會新鮮人除了強迫儲蓄外,若能提撥部分經費提升自己工作能力,「自我投資」,以提升未來的收入水準,都是很有遠見的投資。

工作一段時間,到了30~40歲,若有穩定的薪資收入,且手頭現金比率提高,則可將資金配置一半投資股票型基金,一半投資債券型基金;至於退休後的投資理財建議,因為風險承擔力較弱,可提高債券型基金投資比重。

總之,投資理財要評估的狀況視個人特質有多種的選項,投資人可善用自身的理財優勢,廣泛地運用各類工具,從穩健的歐美股票型基金到台、韓、泰等積極型的單一國家股票型基金;或者適時切入房地產市場,投資人都應隨時留意市場變化動態隨時調整,適時獲利了結,成為投資贏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