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2007.07.06 

蔣國屏



    「身處低利環境,錢不要擺銀行!進入財富重分配時代,錢更不能放在銀行擺定存!」這是C一版所提到基金達人廖先生良心建議,廖先生堅信,與其將錢擺定存,還不如挑些妥當貨幣型基金,增加些賺取匯差、相對高利的契機。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一般普羅家庭,竟有高達四一%財富是擺在銀行放定存、甚至活儲,但年所得在百萬美元以上的「有錢人」,財富配置在存款的比例卻不到二○%,而這些有錢人每年財富平均成長幅度約為八%,又遇到這一兩年房市、股市齊揚,想必實質上的財富增值幅度更加可觀。


    對照四成以上財富擺在銀行的普羅家庭,高達半數的可活用資產部位,一年頂多創造不到二%的利息收入,甚至還跟不上通膨速度,這種幾近「與世隔絕」的財富管理模式,淪為財富重分配時代輸家的機率,自然會相對高升。


    為了不讓自己成為輸家,又極度排斥淪為M型社會中被迫向下沈淪的中產階級,加以自忖個性上不適合面對行情瞬間的劇烈波動,時間方面也不容許每分每秒關心股價行情,基金達人廖先生設計了一套適合他本人的基金理財術,同時也不吝於與工商讀者分享。


    廖先生表示,理財族一定會質疑,以他這樣月入約十萬元的公司中級經理人,他如何能做到每月定期定額投資海內外基金近二十萬元,同時成為三十七檔基金的受益人,這樣不是入不敷出嗎?道理其實很簡單,發願不跟會的廖先生,在基金理財上的資金調度操作,其實有點像以會養會。


    廖先生強調,累積了數年定期定額規模後,旗下每檔基金多少都有幾萬、甚至十幾萬元以上的規模,因此在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時,便可將報酬率達到自行設定滿足點的標的,獲利了結、辦理贖回,因應別檔基金的扣款需求,如此生生不息的投資、實現獲利、再投資,讓廖先生的基金財富,可以每年平均高達二成以上的速度在成長。


    目前四十出頭,並規劃在這家知名公司工作到六十歲退休的廖先生表示,他不急,而從事基金理財也要建立這種人格特質,才能長長久久、有紀律的從事前景最看好基金資產配置,目前他已經從新興市場階段性獲利了結,將基金資產加碼布局在具有補漲空間台股基金,以及具有替代能源想像空間的綠能基金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