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2/25
 未來主導全球經濟成長大權的,將不再是歐美等成熟國家,而是經濟實力崛起的亞洲,其中中國、印度為主動力,包括韓國、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在各有其經濟成長優勢的條件下,至少還會繼續發光發熱至少5至10年。
【文/Money+理財家雜誌】

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世界銀行(World Bank)下修了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但相對於成熟國家,開發中國家抵禦美國經濟放緩的能力更強。

若從地域區分來看,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成長最為驚人,大部分仍是由中國所驅動。世界銀行預估,該區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9.7%,僅略低於去年的預估值10%,是世界其他開發中地區降幅最低;而2009年不含中國的東亞地區經濟增幅則將從今年的5.9%提高至6.2%。

這些數據顯示,未來主導全球經濟成長大權的,將不再是歐美等成熟國家,而是經濟實力崛起的亞洲,其中中國、印度為主動力,包括韓國、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在各有其經濟成長優勢的條件下,至少還會繼續發光發熱至少5至10年。

經理人今年最想加碼韓、港及雙印

只是投資人比較擔憂的是,當美國陷入經濟衰退邊緣時,亞洲股市真的能夠與美股脫鉤嗎?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楊惠元坦言,「亞洲與美國的『經濟』早已脫鈎,但資金卻無法讓『股市』脫鈎。」不過他進一步解釋,亞股與美股已經從過去的高度相關,變成中低度相關,但絕對不是「無關」!

這也是亞洲近年所面臨最嚴峻的挑戰。長駐新加坡、觀察亞洲已18年的保誠資產管理投資市場總監翁兆奇(Robert Bountree)直言不諱的說,由於亞股漲多,亞洲市場在未來18個月的股價並不便宜,但以中長期來看,未來20年都處於成長階段。去年拿下亞太區域冠軍的元大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李湘傑也認為,亞洲雖然短線過熱,但是長線確立,在長線保護短線的誘因下,成為各大資產管理公司最有共識的區域,資金仍然不斷向亞洲靠攏。

但是,亞洲哪些國家是今年基金經理人的最愛?哪些國家將要進行減碼?本刊特別針對國內外22位亞太區域基金經理人進行一份「今年亞洲最具前景國家」的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基金經理人最想加碼的國家,以香港、韓國各得7票,並列第1;印尼及印度以6票居次。

而基金經理人最想減碼的國家第1名是日本(11票),也就是有半數經理人要出走日股,其次是新加坡及台灣各拿到6票。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是問卷調查中看法最分歧的國家,雖然有6位基金經理人要減碼台灣,但是也有5位基金經理人選擇加碼台灣,顯然撲朔迷離的台股政治走向,將會特別考驗今年各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專業與智慧。

問卷同時也調查,若以3~5年長線布局來看,最有潛力再成長1倍的股市,以中國、越南各得6票居冠,印度以5票居次。此一調查結果,特別適合進行中長期定時定額戶的參考。

新興亞洲有4大魅力

保德信全球基礎建設基金經理人黃榮安表示,今年投資布局必須以全球為重心,但要overweight(加碼)新興亞洲。為什麼在拉美、東歐、新興亞洲等3大新興市場中,新興亞洲能繼續吸引資金湧入呢?歸納原因如下:

魅力1:24億人口推動的力量 

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祖任表示,拉美及東歐兩大新興市場,股市的動能是來自「開放」,包括資本解放、政治、經濟的開放,都是被資金簇擁出的股市成長。但新興亞洲實力堅強,有中、印兩國人口達24億的經濟體來推動,再加上亞洲的年輕人口多,人口題材就夠有想像空間。

魅力2:可挖掘的寶藏源源不絕

拉丁美洲股市只看巴西臉色,東歐股市又以俄羅斯權重最高,而這兩大「金磚」都只能仰賴原物料出口。相較之下,亞洲各國各擁特色題材:韓國經營中國、中東市場有成;澳洲擁有豐富天然資源;中印政府各自發展「十一五計晝」,大力推動國內的基礎建設;印尼、馬來西亞內需強勁,又有原物料的題材。放眼全球,只有亞洲有源源不絕可待挖掘的金銀寶藏。

相較之下,拉丁美洲及東歐都還有內部因素待調整,像拉丁美洲只有巴西的基本展望仍佳,但第2大權值國家墨西哥,卻因美國占其出口比重高達8成,使墨西哥股市已提早在去年修正;至於東歐市場,權值最大的俄羅斯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政府開始扶植其他產業,不讓石油公司獨大成為左右股市關鍵,也使得俄股表現備受壓抑。

魅力3:複製美國多頭經驗

「美國正在經歷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痛,」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翁啟森回想起當時亞洲金融風暴那年,美股一樣受到亞股的拖累,但隨著風暴逐漸平息,美股率先展開反彈,並攀向前波千囍年的歷史次高峰。

楊惠元也持同樣看法,「亞洲正在複製美國曾經走過的路,可預期的是美國第1~2季的數據最差,雖然不免會牽連亞洲,但是屆時就是亞股的最佳買點!」

魅力4:與美國連動性降低

根據IMF預估,亞洲已從過去的「世界工廠」變成現在的「世界市場」,隨著國內民眾消費及基礎建設需求增加、內需升高,降低亞洲與美國經濟板塊的連動性,像是韓國及印度內需占GDP(國內生產毛額)近6成,且中國目前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貿易量最大國家,政府也計畫將中國經濟從外貿導向,逐漸轉為內需。

黃榮安認為,亞洲最大的題材是人民變有錢了。吳淑婷進一步分析指出,亞洲的發展階段層次分明,先是從土地、勞力密集的初期開發,進步至大興基礎建設、技術資本密集階段,最後則會走向內需消費階段,「當進步到內需消費階段時,經濟成長的力道,足以支撐一個國家走出最強的多頭循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