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記錄:記者李立達、謝柏宏】

2007.08.27 03:48 am
 







 
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
攝影:記者林建榮


張忠本:

我多年前曾赴越南考察,在1998年左右的越南,台商進駐的腳步仍顯遲疑,但近半年,越南已經成為台商趨之若鶩之地,為何有此轉變?我認為,台商在西進大陸後,發現要分散風險;其次,越南人勤儉、節省、工作意願高;最後則是越南政府政策強烈鼓勵。


人民勤奮 態度積極


台商目前在大陸不論是租稅、環保等政策,均遭遇到以前不會有的限制條件。例如PCB產業,我是金像電的獨立董事,從蘇州開始,用水限制、排量限制,相關法令規範已經改變,台商勢必得找其他更適合地區設廠。


其次,越南人勤奮,在西貢,大部分人下班後,繼續去補習電腦相關課程或英文課,但是同樣是東南亞國家,放眼菲律賓,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甚至台商到菲律賓,不能發月薪,而要發周薪,因為當地人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習性。


越南政府也對吸引外資表現相當積極,期待能讓外資來越南設廠,如同過去的大陸政府。如果說過去大陸為經濟發展採用的模式算成功,現在這些模式,也逐漸在越南看得出來。


我認為,越南在未來十年至20年的發展,將非常樂觀。從下列三點可以看出來,首先,政府對外資前來投資所表現的歡迎心態與程度,可以說讓所有人都感到賓至如歸。


台灣學界 可去辦學


記得過去到大陸設廠,當地官員是每周親自到廠區內聽取檢討,是否有需要改進,立刻改,效率非常高,如今的越南官員,也是如法炮製。


其次,越南大量設置工業區;同時當地官員的行政能力與官場邏輯,也在改變。十年前的大陸,官員仍然存有強烈的官僚氣息,但近年來已經快速改變,行政效率明顯提高。過去的越南官員,同樣具備強烈的官僚氣息,但最近接觸的感覺,卻已經明顯改變,官員不但年輕,也有強烈企圖心。


赴越南投資也有風險面,不過我認為,這也是台灣廠商的機會。


首先,越南的專業人才不足,包括會計與電腦科技相關人才,大學教育也不夠普及。雖然胡志明市已經開放澳洲赴當地設置大學,但是仍然不足,台灣目前很多學校招不到學生,越南將是可以考慮設置學校的地點。


越南公路交通仍不發達,過去大陸發展,公共設施走在產業設廠前面,但越南仍然缺乏,不是沒有意願,而是欠缺資金,台灣政府可以利用BOT等方式切入,與其花錢給中南美洲國家,還不如投資這些對國內產業有實質幫助的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幸福基金達人 的頭像
    幸福基金達人

    幸福99的部落格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