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07.09.04

【薛孟杰/台北報導】



    針對外電報導台灣勞工的薪資成長長期無法與生產提升成正比,研究人力供需的學者都表達憂心,認為薪資成長停滯,將不利台灣經濟成長。學者建議,除勞委會應更嚴格執行有關勞動法令外,雇主看待問題也應將眼光放遠、一併考量薪資成長遲緩的其他負面成本,才能避免消費購買力受連累、仍會造成雇主利潤降低


    政大勞工所所長成之約指出,台灣近年薪資無法和生產力齊成長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雇主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不足、擔心利潤降低未雨綢繆,勞退新制基本工資調整讓雇主持續以不調薪、消化勞力成本等,都有可能。但雇主看待薪資問題,必須同時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因為一旦薪資影響到勞工工作積極度,將反映在工作品質上,雇主恐得不償失。


    成之約表示,也許有雇主會想,既然不加薪、生產力也還可以,那就別加薪。但問題是,薪資不增加的背後,勞工可能用更長工時維持生產力,不像丹麥等先進國家勞工,講求效率,嚴格執行工時規定,朝九晚五、八小時一定下班,工作效率高、還同時節省更多的辦公場所水電成本、降低職災發生率,這些都是不加薪雇主最容易忽略的成本。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則指出,台灣勞工生產力原本就不輸先進國家,雇主如果認為自己賺得不夠多,其實本身要負最大責任,包括管理模式過時、欠缺人性、無法激發勞工生產力,機器設備老舊等因素,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都更甚於勞工素質。


    她也警告,台灣逐漸轉型為服務導向服務業是內需產業,未必面臨與國際競爭的壓力,因此,雇主對於低薪造成的負面影響未必感受很深,但在此同時,勞工也是消費者,薪資低、消費力也低,最後還是反應在雇主利潤上。


    她警告,如果所有雇主都認為低薪無所謂,台灣產業將難再向前發展,所以政府必須堅定執行包括基本工資等勞動法令,尤其基本薪資絕不能廢除,否則台灣經濟恐怕將日漸蕭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