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2007.09.04 02:44 am
 


全球股災後一個月,亞洲各國股市紛紛呈現反彈,是否代表已脫離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投信投顧業者認為,美國經濟消費減弱的顧慮仍在,如果美國經濟衰退,亞洲不可能置身事外,投資人如投資亞股,還是要居安思危為宜。

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在新興亞洲股市領漲的推升下,周線收紅,亞股指數上漲至三同以來的高點,MSCI亞太區(不含日本)指數上漲3.8%,韓、泰、港等股市表現更是強勢。

富蘭克林投顧指出,韓國股市過去一周延續強勁反彈走勢,南韓消費者信心持續走高,創下近17個月新高水準,類股部分除原物料相關類股表現強勁外,現代重工及三星重工等造船權值股走揚也明顯提振大盤走勢。

泰國股市方面,泰國央行維持現有利率3.25%不變,經濟數據顯示內需有逐步加溫跡象,而原油價格走揚也提振了PTT及PTT Exploration & Production等能源權值股的表現。

遠東大聯亞洲基金經理人黃薰賢表示,過去幾年,許多亞洲國家對美國出口額,所占的比重持續下降,而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則推動亞洲各國間的貿易大幅增加。不過,美國仍是各類消費品的主要買家,為亞洲工廠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業務,也是過去幾年中,該地區經濟大幅增長的主要動力。

黃薰賢指出,就現階段而言,全球化並沒有確保亞洲地區獲得經濟自治的能力,反而增加了它的依賴性;這同時也表示,一旦美國經濟真的衰退,亞洲經濟成長力道能否延續,令人心中存疑。

與五年前相比,亞洲多數國家對美直接出口佔的比率,都已大幅降低。唯獨中國除外,如今外銷至美國的比率,高於民國90年時的水準,此一現象,反映出亞洲日益複雜化的生產鏈關係。

有愈來愈多亞洲國家生產的半成出口品先行運至中國大陸,在那裡完成最後一道加工程序,隨後再從中國大陸二次出口,運往已開發國家。在90年至95年間,中國產品在美國所有亞洲(包括日本)進口品中的市占率,從27%上升至45%。

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的大部分投資也會被迫中斷。黃薰賢表示,目前中國約有三分之一的固定資產擴建與製造能力有關,隨著今年中國的貸款及投資雙雙出現反彈,截至今年6月,新建廠房及設備投資較上年同期增加32%。如果中國產品外部需求疲軟,國內工廠的產量就會受到限制,甚至影響中國生產商的議價和營利能力。

黃薰賢認為,整體看來,亞洲金融機構受美國次級信貸風波的直接影響很小,但並非表示亞洲地區面對全球市場的動盪具有免疫力。因此投資人在投資亞洲市場時,仍應抱著居安思危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