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劉凱平(弘利證券投顧總經理) 】

2007.08.13 06:19 pm
 


家庭基本資料

錢建築師現年58歲,單身,三年前從國內建築公司退休後,攜帶個人有限資金隻身前往大陸定居,準備寄情大陸山水風景安享晚年,目前在大陸一年生活開支約新台幣48萬元。自己晚年養老的資金,則是寄望於繼承父親財產。然而事與願違,父親臨終並未留下任何遺產,讓錢建築師原先的財務規劃與實際情況出現很大落差。


錢建築師有感年歲漸長,膝下又無子女可依靠,到退休階段才面臨如此意料之外的情形,因此對晚年生活的尊嚴該如何維持感到忐忑不安。所幸在某次返台期間,經朋友推薦結識專業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TM)。錢建築師經過該顧問詳細說明,充分了解理財規劃的價值後,決定根據自己的財富現況及未來的生涯需求,重新進行全生涯理財規劃以徹底解決財務難題。


財產狀況及理財目標如下:


錢建築師目前擁有的資產包括大陸地區自用住宅,折合新台幣約364萬、銀行存款折合新台幣約356萬,全球資產配置的外幣計價基金約330萬元,無任何保險。


本案規劃重點,首先考慮的是錢建築師現有財產及收支狀況是否足以支應後半生生活所需?如有不足,落差有多大?在兼顧生活品質要求下,有那些方法可以有效解決落差?如何彌補重大疾病、醫療費用及老年看護等保障之不足?


規劃調整前資產情形


錢建築師的收支、財務狀況與人生各階段理財需求經過理財規劃電腦系統試算後,顯示在64歲時就會面臨資金不足以支應生活花費的危機。


發生財務缺口的原因


a. 忽略全生涯理財規畫最重要的保守穩健原則:


錢建築師將後半生養老財富來源,建立在不切實際的期望上。原以為能繼承父親遺產做為養老資金,最終竟然落空。更糟的是由於長期不切實際的期望,讓錢建築師從未認真思考穩健理財規劃的重要,錯失人生最寶貴時間成本。 這是違反理財規劃保守穩健原則需要付出慘痛代價的典型例證之ㄧ。


b.資金運用效率不佳,低估長期增值的機會成本:


錢建築師是專業人士有不錯的收入,日常開銷也有限,但是幾十年下來,竟然名下財產有限。原因之ㄧ是不認識時間及複利在理財規劃過程中的重要,多年來始終將閒置資金存放銀行存款,未作有效運用,結果不但無法對抗長期通貨膨脹,更無從積累財富實現短中長期理財目標。


可以考慮的調整方向


a.重回職場工作,創造固定收入:


考量平均壽命持續提高、錢建築師目前的財富規模與生活需求,錢建築師現在即退休養老,並不恰當。他具有建築設計專業及多年實務經驗,不論是中國市場或是重回台灣職場,難度都不高。建議錢建築師應立即尋找合適工作環境與條件重回職場,維持固定收入至65歲為止。 (本次規劃尚未將可能取得之收入計入,未來開始工作取得收入後勢必能進一部改善財務狀況。)


b.降低生活開支:


透過記帳方式有效節省開支,將每年基本生活花費,由48萬元進一步降低至42萬元,將每年節省下來的6萬元開支以每月定期定額5,000元的方式,進行長期投資。


c.取消購買不動產的計劃並有效運用出售現有房屋的價款:


錢建築師原計劃換一間坪數較大、較舒適的房屋,但老年時可能無法負荷打理自己生活及整理住處所需的體力;其次,購買不動產這種一次性大筆支出,不利於長期財富的積累。建議錢建築師應暫時租屋居住,於65歲退休後入住養生村,並將出售大陸現有房屋價款364萬元進行有效率的長期投資,以爭取正確理財架構下時間增值的效益。


d.設定能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長期年均目標報酬率為9%-11%:


經過錢建築師與理財規劃顧問反覆的試算後,如果錢建築師願意接受前述建議將現有資產配置加以調整,以長期年均目標報酬率9%-11%的話,就能發揮長期累積財富的效益,滿足後半生各項生活需求。一旦設定長期年均報酬率,就能發揮綱舉目張的效果,可以在理財規劃顧問的協助下專注於核心資產的建立與維持,不至於汲汲營營的四處尋找投資標的與進出場時機,最後徒勞無功而返。


e.老年醫療花費準備:


將老年醫療花費列入退休規劃項目之一,以彌補醫療保險之不足。70歲開始至74歲每月提撥3萬元;75歲至79歲每月提撥5萬元;80歲至90歲每月提撥8萬元。


由於錢建築師沒有下一代,不建議投保人壽保險。


規劃調整後資產情形


經過與理財規劃顧問多次詳細討論,錢建築師接受上述建議後,結果顯示原先的財務狀況能大幅改善,所累積的資金將可維持理想的退休生活到81歲。


以目前平均壽命持續提高的趨勢來看,81歲並非是安全數字,所以錢建築師同意理財劃顧問的建議,願意重回職場工作創造收入來源。


結論


人在健康狀況出現問題時,會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同樣的道理,當財務狀況出現問題時,也應該要尋求專業理財規劃顧問的協助。錢建築師在退休之後遭遇相當大的財務困難,透過專業理財顧問的協助,雖然暫時還無法將晚年生活保障一次規劃完成,但已能解決目前遭遇的難題,同時清楚找出改善方向,藉由顧問服務繼續調整未來的財務狀況,重拾對財務規劃的掌控感。


在錢建築師的例子中,他是因為感受到迫切的財務困難,主動尋求理財規劃顧問的協助。社會上還有許多家庭就像本案,同樣潛藏各種不同的財務問題,只是因為當事人尚未感受到迫切的危機,不知道應該尋求專業顧問的協助。我們都曉得定期健康檢查的益處,事實上家庭的財務也需要定期委託專業理財規劃顧問進行健診,找出潛在的問題以及具體可行的改善方法,方可避免財務危機浮上檯面時所帶來的擔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