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money.udn.com/magimages/44/PROJ_ARTICLE/0_0/f_300675_1.gif) |
圖/聯合報提供![](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2010MAIN/img/fb_share.png&width=49&height=20) |
|
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在亞洲發展日益蓬勃,亞洲主要市場如台灣、香港、韓國、新加坡、日本、大陸等,近年ETF發展愈來愈多元化,檔數也日漸增多。
比較這些地區的ETF發展,台灣不論在規模、檔數、標的種類,都是六地中最少的市場。
據統計,台灣目前在證交所掛牌的ETF共22檔,總額76.31億美元,比起第五名大陸的79檔、221.27億美元已有一段差距;與檔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日本市場相比,更只有日本ETF規模的1/5,且日本ETF標的涵蓋債券、區域、商品產業、衍生性商品等,一應俱全。
大陸、日本、韓國三地交易所,明年將與歐洲最大的指數編製公司STOXX合作,推出連結歐洲指數化產品,由於亞洲各大交易所都沒有歐股相關ETF,這三地的歐股ETF掛牌,象徵亞洲ETF發展進入新的里程碑。
資產管理業者指出,雖然台灣ETF市場長年來有明顯成長,但連結標的相對保守,反觀大陸、香港、韓國等的ETF發展,在多元化標的刺激下,讓ETF規模、成交人氣急速上升。
以香港來說,香港ETF市場在推出A股ETF後,大幅提高散戶投資比例,加上香港運用RQFII的優勢,推出人民幣與港幣雙櫃台模式,讓機構法人可運用兩種幣別,在價格出現落差或匯率變動時轉換,不僅提高ETF規模及流動性,也使香港ETF規模大躍進,目前香港ETF單日成交量占整體市場的9%。
韓國ETF市場則自2009年9月推動亞洲首檔反向型ETF,2010年2月再推出亞洲首檔槓桿型ETF,大大改變韓國ETF生態。法人可以運用反向ETF避險,投資人也可運用雙向的投資工具,讓韓國ETF單日成交量,占整體成交比重達13%。
元大寶來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投資長黃昭棠表示,台灣的ETF只集中在台股與陸股兩大類。由於ETF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隨國際趨勢出現新樣貌或結構性改變,值得台灣市場及投資人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