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李淑慧】

2007.09.10 04:19 am
 


大陸游資過剩,決定實施「資金自由行」,允許大陸資金投資港股,加上開放民眾透過合格境內投資者(QDII)對外投資證券,全球處處可見「陸資」蹤影。

然而,考量政治因素,台灣至今並未開放陸資直接或間接來台投資,也不准國人購買大陸的有價證券,即使是在香港掛牌的紅籌股也不行,等於阻斷兩岸人民投資對方的管道。

台灣拒絕大陸資金,自絕於國際發展潮流之外,帶來的問題將一一浮現。例如,先前中國大陸以外匯存底入股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團,以後黑石是否因為具有「陸資」資金,無法投資台灣的上市櫃公司?

另外,外資若要投資台股,必須先出具聲明書說沒有陸資在內。現在大陸資金不斷流向國外的資產管理公司,假如台灣主管機關要嚴格規範、拿放大鏡檢視,這些外資是不是全部都要縮手退出?這又與金管會積極吸引外資的政策背道而馳。

還有,隨著大陸經濟體崛起,愈來愈多境外基金提高投資港股、陸股的比重,一旦超過證期局規定的上限,是否要一一下架?依據證期局最新規定,只要陸資持股超過30%的企業,證券商就不能受託買賣,這樣有誰得到好處呢?台灣的券商、民眾都是輸家。

大陸資金往全球發展,全球都歡迎大陸資金,唯有台灣視陸資為洪水猛獸,只要跟陸資沾上邊的,想都別想,連碰都不能碰。台灣在兩岸議題上自縛手腳,同時也綁住台灣經濟成長、股市上揚、民眾獲利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幸福基金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